
記得一千年前上英國文學課,Godot 把十七歲我的頭顱塞滿了問和歎的符號,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輪胎總比你我走前一步,怎能容許waiting。原來愛爾蘭大作家Samuel Backett 在滿佈感歎號的1989年離世,他在1969年獲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時我才零歲,今時今日對於等待的意義我還未完全領會。上兩個星期在倫敦東部等待時間流動,在無人的街來來回回找正確的門牌、在工作室樓梯間上上落落找正確的門牌,Waiting for Godot 來開門。
1952年寫成的劇作鉅著書名,千百迴轉到二十一世紀化為灰底白字無腳字款New Rail Alphabet,是英國出版老號Faber & Faber 的有眼,把經典生命無限伸延,用設計字體的專有名詞來形容,是為revival。有幸將Beckett 一套十八本全集重新造型的偉大工程,落在倫敦字體及平面設計組合A2/SW/HK 身上。這雙子組合怕且是整個倫敦最沉迷字體的人之一,來自英國的Scott Williams 和丹麥出生的Henrik Kubel,從前有一天在學堂碰上了,畢業後繼續拍住上,一個主內一個主外,九個年頭下來便累積了大量得體標緻的傑作和獎項。兩人均是世界專業平面設計師翹楚協會AGI,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的會員,現時除全職四手創字體之餘,還兼任眾多設計評審和大學講師。

主外的Henrik 開門給我,和Scott 握手問好之後,他便回到白色巨芒前繼續他的事業。Henrik 和我坐下來,窗前的大圓桌滿是A2/SW/HK 的得意作品,他說都是出自這裡,打從第一天便存在的工作室,在遠離煩囂的倫敦東。
Henrik,你當初為何要當設計師?
我一直有一個創造的慾望,如呼吸般。記得那是1984年,我開始畫塗鴉,其實今天我還在畫,只不過沒太頻密。後來我想成為插畫家、之後又想過當藝術家、畫家,最後卻入讀了設計學院。
設計新字款的第一個步驟是什麼?從開始到完成整個程序通常需時多久?
第一步先要決定字體應有的風格:Serif, Sans, Slab, Typewriter, Mono-spaced, Display, Text face, Grid based design 等等有無限可能性。然後是型態:正方還是圓形,上下抑或比例壓縮,是否有角?Serifs是否屬於Old-style, Transitional, Modern, Bracketed, Line serifs 還是Triangular, Round 等,字款是否有斜體選擇?有腳字款Serif 和無腳字款San Serif 字體是否有同一比例?字體設計實在要考慮許多因素,不過最重要的首要兩項:誰是客戶、字體在哪裡運用。至於設計一套字體所需要的時間,我會說快者一兩個星期,慢者為期一年。
如何區別好和壞的字體設計?
大部分現代式字體都很有趣,我自己就會細看一套字體是如何繪畫出來的、它們的曲線是如何製作、比例是否恰當、間距和字距做得可好; 設計師有沒有它加入一些新穎的元素或有趣的細節、連字結構的型態等。我尤其喜歡細看數目字體,因為我覺得設計數字難度頗高。相反如果一個字體是按照現有或舊款來設計、復甦,看法就很不同。


到目前為止,你們最感自豪的作品是那些?
我們最自豪的作品包括有替Tate Britain 做的Turner Prize 展覽設計、Faber & Faber 出版的Samuel Beckett 全集,現在還在設計中,會陸續推出,第三項是和Margaret Calvert 緊密合作設計的New Rail Alphabet。
你和Scott兩個來自不同國家和背景,對於你們作為合作夥伴有何影響?
Scott 在 University of Salford 唸設計傳播,我就上哥本哈根的Denmark’s Design School,1998年我們在倫敦的Royal College of Art 認識已一拍即合,到2000年一起創立A2/SW/HK ,合作多年來同聲同氣,我想我們早已建立到一個共同的設計語言,it works very well!

可否分享一下New Rail Alphabet 的故事?
New Rail Alphabet 是英國鐵路公司在六十年代早期設計的字款,設計師是Margaret Calvert。它的原意是一套統一標誌系統,最早在英國的國民醫院出現,後來慢慢被英國鐵路和丹麥的火車站採用,隨後所有BAA的機場也轉用了New Rail Alphabet。
2005 年初我們主動聯絡Margaret,獲准把在字款作翻新設計,準備用在一個展覽和目錄設計上,可惜最後設計完成的字款都沒被採用。直到三年後,一家西班牙公司想把New Rail Alphabet 翻新,Margaret 便找上門來,決定重新開工。於是我們便緊密合作,將整套字體的兩個原裝版本,專為標誌用的Light on Dark 和Dark on Light,整合發展成為一套共六種不同重量的全新版本,成為性格更有彈性的內文字體。
自發布以來,New Rail Alphabet 已經在多處被委約採用:例如哥本哈根動物園所有標誌的主要字體、和丹麥Punktum Design合作的兩項設計包括KØS 的公司字款以及Museum of Art in Public Spaces。我們自己的工作室也當然有採用,其中包括丹麥郵政的一套天文學郵票、Wilson sisters展覽會目錄、Samuel Beckett 十八本全集。英國藝術家Phil Collins 去年在美國Aspen Art Museum 的展覽目錄,也是選用New Rail Alphabet 設計的。
你是否沉迷字母?上街的時候會對標誌、路牌等特別敏感嗎?
絕對沉迷!我已盡量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,比從前好多了。
Henrik 你個人最喜歡哪一款字體?
我沒有特別喜歡哪一款,但我是Typewriter 字體的大粉絲。
假如有一天,有一個中國商人上門請你們為他公司的中國商標設計一個字體,你會如何着手?
一如我前面所說,開展任何新工作前,都要周詳考慮字體的風格、每一項形態細節; 而設計預算、作品的擁有權或專利、以至工作的截止日期等細節都同樣重要。

我們何來要關心字體?
字體設計是一個艱苦的過程,設計師可能花了許多年,甚至數十年來鍛鍊手藝。我不能強迫別人關心字款,但我希望鼓勵大家嘗試理解一套字體的由來。於我而言,字體設計是一種藝術形式,字體設計師就是字母藝術家。
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中,設計師扮演著甚麼角色?
在我看來,設計師的任務,是需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作出相應、明智的選擇,以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。
請給年輕一輩的設計師好建議!
Work hard. Be nice!

來談談倫敦這都會,晴朗周日,你會做什麼?
我會去公園、看看報紙或趕好工作。
你最喜愛倫敦那個地方?
我最喜歡公園,Green Park、海德公園,然後是我們的工作室,還有是我的家。
最近看過甚麼展覽?
很多啊,讓我數數看:丹麥藝術家Per Kirkeby 在Tate Modern 的展覽、兩位美國藝術家Henry Flynt 和Owen Land的電影,我在Serpentine Cinema看的、還有蘇格蘭畫家Neal Tait在White Cube畫廊的畫展、紐約畫家Robert Mangold 在Lisson Gallery 的show。

(Photo by 周游 on Brick Lane)
倫敦有什麼可以變得更好?
所有東西!
在倫敦成名是否很重要?
對我來說並不是。
你最喜歡世界上哪個城市?
唔,這個時候我最喜歡上海和紐約。
下列每題二選一:
A pint/a latte: 我不喝酒的,所以挑牛奶咖啡
紐約/上海: 兩者
Cold Play/The Beatles: 兩不
泳池/海洋: 兩者
下載/硬件: 兩者

(Photo of Henrik Kubel by 周游)
*刊登於香港號外雜誌十二月號
Like this:
Like Loading...